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一種新型麻醉針頭的制作方法
- 踝關節(jié)骨折外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 負載堿性抗腫瘤藥物的高分子納米粒子的制作方法
- 具有使用者選擇的加藥模塊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急慢性面癱的牽正膏的制作方法
- 基于led光源與納米接觸媒協(xié)同作用的空氣凈化器的制造方法
- 一種用于醫(yī)用護理設備上調節(jié)架的制作方法
- 一種氨基多糖-阿司匹林復合物納米微粒的制備方法
- 一種治療臀部褥瘡的中藥洗劑制備方法
- 治療肝郁夾濕關節(jié)疼痛的中草藥的制作方法
- 骨痛灸的制作方法
- 麻醉科用咽喉部位麻醉定量噴霧器的制造方法
- 一種治療腋臭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 翻轉式護欄的制作方法
- 一種苓歸接骨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香薰的制造方法
- 一種治療糖尿病性膽囊炎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
- 心血管介入治療針的制作方法
- 作為用于對抗癌癥的激酶抑制劑的2,4-二芳基取代的[1,8]二氮雜萘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濕疹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癲癇無論是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均可造成神經元損害、智力減退、外傷、甚至突然意外的死亡等。治療最重要的目的是控制發(fā)作,維持神經精神功能的正常,而控制發(fā)作的主要手段是藥物治療。有明確病灶的、藥物治療無效的或產生無法耐受的毒副作用的病人需考慮手術治療。
驚風是小兒并發(fā)于多種疾病過程中的一個急癥?,F(xiàn)代醫(yī)學一般按發(fā)作期和緩解期分別治療。發(fā)作期以鎮(zhèn)痙有保持呼吸道通暢為要;緩解期以治療原發(fā)病為主。一般驚風發(fā)作,需要到醫(yī)院治療,較為安全。緩解恢復期,除治療原發(fā)病夕卜,主要是飲食調養(yǎng)。因此,食療也僅適用于緩解恢復期,有增強體質,加速康復,減少發(fā)作的功效。
面肌痙攣(又稱半面痙攣、面肌抽搐)為一側面部肌肉不自主的無痛性陣發(fā)性抽搐。每當情緒激動時(如高興、生氣、接見不認識的人等),抽搐越發(fā)頻繁、嚴重。病程長、癥狀重者可使眼裂變小,影響視物、看書;由于頻繁的面部抽搐,致使患者口眼歪斜,不愿與人接觸,影響患者的社交和工作,病人的思想壓抑也甚大。面肌痙攣和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多見于一側和老年人,雖然有多種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但進顱手術存在并發(fā)癥、術后疾病復發(fā)、神經功能喪失等風險,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既不破壞神經功能,又可避免手術風險,而且無痛、無創(chuàng),尤其適合不能手術的老年患者。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用于風痰閉阻所致的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療程短、治愈率高、無任何毒副作用。
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祖國醫(yī)學對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發(fā)病機理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參考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就,按中醫(yī)組方理論,提取精華。使其發(fā)揮豁痰開竅,安神定驚,息風解痙之功效。
本發(fā)明藥物包括下列組份的原料藥(用量為重量份)天麻5~20份鉤藤5~20份僵蠶5~20份黃芪10~30份 黨參10~30份 丹參10~30份柴胡3~15份酸棗仁5~20份 遠志3~15份石菖蒲3~15份 膽南星3~15份 當歸10~30份郁金3~15份制白附子1~6份。
在上述原料中還可添加六神曲3~15份、和/或甘草3~15份、和/或冰片0.2~2份。
本發(fā)明藥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天麻10.5份鉤藤10.5份僵蠶10.5份黃芪14份黨參14份 丹參14份 柴胡7份 酸棗仁10.5份遠志7份 石菖蒲7份 膽南星7份 當歸14份郁金7份 制白附子3.5份。
在上述原料中還可添加六神曲7份、和/或甘草7份、和/或冰片0.6份。
將上述各組份制成本發(fā)明藥物的生產方法為僵蠶、和/或六神曲、和/或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和/或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其中制白附子取凈白附子,分開大小個,浸泡,每日換水2~3次,數(shù)日后如起黏沫,換水后加白礬(每100kg白附子,用白礬2kg),泡1日后再進行換水,至口嘗微有麻舌感為度,取出。將生姜片、白礬粉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無白心,撈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見《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第80頁)本方中取天麻,甘,平,歸肝經,息風止痙,平肝潛陽;鉤藤,甘,微寒,歸肝、心包經,息風止痙,清熱平肝;僵蠶,咸、辛,平,歸肝經,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又以黃芪,甘、微溫,歸脾經,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黨參,甘,平,歸脾經,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丹參,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活血祛瘀,養(yǎng)血安神;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上述七藥配合以達到扶正祛邪之功,平肝潛陽,息風止痙,豁痰開竅的同時能夠益氣活血,符合本病的病機特點,共為本方之君藥;石菖蒲,辛,溫,歸心經,開竅寧神,化濕和胃;制白附子,辛、甘,歸脾、胃經,燥濕化痰,祛風止痙;膽南星,苦、辛,溫,歸肺、肝、脾經,清熱化痰,息風定驚;酸棗仁、遠志養(yǎng)心安神;上述五藥加強君藥的功能,為臣藥;柴胡,苦、辛,微寒,歸心包絡經,疏肝解郁,升舉陽氣;郁金,辛、苦,寒,歸心、肝、膽經,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涼血清心;六神曲,甘、辛、溫,歸脾、胃經,化痰和胃;冰片,辛、苦,微寒,歸心經,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共為本方之佐藥;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為本方之使藥。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隨著中藥現(xiàn)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中藥藥理和植物化學研究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中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被證明有確切的療效,本發(fā)明處方配伍合理,工藝先進,科學技術含量高,是現(xiàn)代化的中藥品種。
為表明本發(fā)明藥物對小兒痙攣及各種癲癇發(fā)作的控制效果,本發(fā)明經64例系統(tǒng)臨床觀察,男性34人,女性30人,均符合入選標準,無退出及剔除病例。其年齡10歲~67歲。全部病例均符合風痰閉阻型標準。
服用方法本發(fā)明藥物一次5粒,一日3次,治療時間為1月。
治療結果在64例患者中,顯效32例,有效2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7.5%。
在患者臨床使用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任何毒副反應,治療前后肝、腎功無改變。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藥物具有豁痰開竅,安神定驚,息風解痙之功效,具有安定、鎮(zhèn)靜、催眠作用,總有效率為87.5%,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將僵蠶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2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5、鉤藤5、僵蠶5、黃芪10、黨參10、丹參10、柴胡3、酸棗仁5、遠志3、石菖蒲3、膽南星3、當歸10、郁金3、制白附子1。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將僵蠶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3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20、鉤藤20、僵蠶20、黃芪30、黨參30、丹參30、柴胡15、酸棗仁20、遠志15、石菖蒲15、膽南星15、當歸30、郁金15、制白附子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將僵蠶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4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8、鉤藤8、僵蠶8、黃芪13、黨參12、丹參12、柴胡5、酸棗仁7、遠志5、石菖蒲5、膽南星5、當歸12、郁金5、制白附子2、六神曲3。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六神曲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5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2、鉤藤12、僵蠶12、黃芪12、黨參13、丹參13、柴胡8、酸棗仁9、遠志8、石菖蒲8、膽南星8、當歸12、郁金6、制白附子4、甘草15。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6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5、鉤藤15、僵蠶15、黃芪18、黨參18、丹參18、柴胡9、酸棗仁9、遠志9、石菖蒲9、膽南星9、當歸16、郁金4、制白附子4、冰片2。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7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7、鉤藤7、僵蠶7、黃芪20、黨參20、丹參20、柴胡10、酸棗仁7、遠志10、石菖蒲10、膽南星10、當歸20、郁金10、制白附子3、六神曲15、甘草3。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六神曲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8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8、鉤藤18、僵蠶18、黃芪25、黨參25、丹參25、柴胡12、酸棗仁18、遠志12、石菖蒲12、膽南星12、當歸25、郁金12、制白附子2、六神曲10份、冰片1。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9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9、鉤藤9、僵蠶9、黃芪11、黨參11、丹參11、柴胡8、酸棗仁9、遠志11、石菖蒲11、膽南星13、當歸18、郁金9、制白附子5、甘草10份、冰片0.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0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6、鉤藤6、僵蠶6、黃芪28、黨參28、丹參28、柴胡13、酸棗仁6、遠志9、石菖蒲9、膽南星9、當歸28、郁金11、制白附子5、六神曲5、甘草5、冰片0.2。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1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六神曲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2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甘草7。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3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冰片0.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4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甘草7。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六神曲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5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冰片0.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6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甘草7、冰片0.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7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甘草7、冰片0.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天麻5~20份 鉤藤5~20份 僵蠶5~20份黃芪10~30份 黨參10~30份 丹參10~30份柴胡3~15份 酸棗仁5~20份遠志3~15份石菖蒲3~15份膽南星3~15份當歸10~30份郁金3~15份制白附子1~6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其特征是在所述原料中添加六神曲3~15份、和/或甘草3~15份、和/或冰片0.2~2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天麻10.5份 鉤藤10.5份 僵蠶10.5份 黃芪14份黨參14份 丹參14份 柴胡7份酸棗仁10.5份遠志7份 石菖蒲7份 膽南星7份 當歸14份郁金7份 制白附子3.5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其特征是在所述原料中添加六神曲7份、和/或甘草7份、和/或冰片0.6份。
5.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是將僵蠶、和/或六神曲、和/或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和/或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其處方由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僵蠶、六神曲、郁金、甘草、白附子(制)等組成。本發(fā)明具有豁痰開竅、安神定驚、息風解痙的功效。本發(fā)明的藥劑無任何毒副作用,對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治療,臨床觀察療效顯著。
文檔編號A61P25/00GK1785409SQ20051009635
公開日2006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1月17日
發(fā)明者胡笑歌, 趙宗平 申請人:西安千禾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產品知識
行業(yè)新聞
- 專利名稱:抗齒垢口腔用配方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抗齒垢口腔用配方。特別是關于用于牙齒的配方,這樣的配方希望能有效地抑制會導致齒齦炎發(fā)生的齒垢的形成。生產和銷售的牙膏和漱口劑中的處方成分除主要是清潔牙齒和出氣爽口外,還要能增進牙齒健康
- 專利名稱:魚腥草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植物魚腥草的有效部位提取物、提取方法和其在制備抗腫瘤藥物方面的應用。背景技術:魚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為三白
- 專利名稱:新型眼藥水瓶蓋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瓶蓋,尤其是一種新型眼藥水瓶蓋。 背景技術:眼藥水是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藥物劑型之一,對于許多眼病,眼藥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療作用。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條件的改變,用眼的時間越來
- 婦產科用新生兒護理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婦產科用新生兒護理裝置,包括腔體,其中,腔體內部上側設置有嬰兒腔;嬰兒腔底部設置有睡眠墊;睡眠墊內部設置有加熱片;睡眠墊中部設置有排泄口,排泄口上連接有排泄管道與設置在腔體內部下側
- 專利名稱:調肝振痿法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陽痿的方法,更具體地是指一種用于治療肝郁引起的陽痿的中藥丸劑和配合針灸治療的方法。背景技術:陽痿是是指臨房時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堅,或堅而不久,以至不能完成正常性交的一種病癥。陽痿
- 布洛芬凝膠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布洛芬凝膠,該凝膠包括硬殼體,硬殼體內包括第一片體、第二片體和支撐體,支撐體豎直放置,其兩端分別位于第一片體和第二片體的中心位置,三者組成“工”型結構;硬殼體還包括囊體,囊體鑲嵌在支撐體內;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目前燒燙傷治療可采用西藥和中藥,其中,西藥存在副作用大、治療不徹底、易留疤痕等缺點,而大多中藥則治療
- 彈性雞胸矯治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之彈性雞胸矯治器含彈力壓板和固定綁帶。彈力壓板含殼體及至少一個彈性機構,在殼體上設有綁帶通孔,固定綁帶從綁帶通孔中穿過后可將彈力壓板固定于雞胸凸起處進行體外矯治。佩戴后,彈性機構在受到外力作用時
- 皮下層腔隙真空負壓吸引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皮下層腔隙真空負壓吸引器,包括吸引筒、推拉桿、活塞、負壓筒和吸引管,活塞設在吸引筒內,活塞連接推拉桿的一端,推拉桿的另一端延伸至吸引筒外,吸引筒的前端與負壓筒相連接,其連接處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蠶病的藥及其制備、使用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的是一種治療蠶病的藥及其制備、使用方法,特別涉及的是治療亮水蠶、青頭蠶、紅頭蠶、亮頭蠶的藥及其制備、使用方法。養(yǎng)蠶業(yè)自古我國就很發(fā)達,目前更是一派欣榮,它已成為支承我國絲綢出口
- 專利名稱:一種腎臟穿刺輔助器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腎臟穿刺輔助器。 背景技術:目前,臨床上腎臟穿刺大多使用腎臟穿刺針,腎臟穿刺針針柄比較小,在給病人進行腎臟穿刺時,手捏針柄很容易滑脫,操作不方便,給醫(yī)務
-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癌癥治療的散瘀化瘤貼的制作方法一種用于癌癥治療的散瘀化瘤貼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癌癥治療的散瘀化瘤貼,屬于臨床使用的醫(yī)療器械與藥品范疇。背景技術: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癌癥治療的散瘀化瘤貼,目前,尚沒有可根治癌癥的藥物,
- 專利名稱:治療雞眼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雞眼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以中藥為原料制備的中成藥,本發(fā)明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雞眼是嚴重影響人類日常活動的常見多發(fā)病,中醫(yī)稱肉刺,其特點為“生于足趾,根深肉里,頂起硬凸,疼痛,
- 專利名稱:槍式復位鉗器械包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鉗類器械包,尤其是一種槍式復位鉗器械包。技術背景槍式復位鉗器械包主要用于骨科手術中,對骨盆骨折、關節(jié)內骨折及長骨骨折進 行骨折復位,通過恒定、持續(xù)的應力傳導及可控的加壓,從而大大降
- 專利名稱:用于強迫性神經失調(ocd)以及與強迫性神經失調相關疾病使用gvg的新穎治療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由美國政府在美國能源部和布魯克哈文科學協(xié)會間簽署的合同號為USDOEOBERDE-AC02-98CH108866、以及在國立心理健康學
- 便利穿壓力襪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便利穿壓力襪,包括一襪體與一拉鏈。其中,襪體穿套于人體的小腿及腳掌部,襪體包括有一圓筒開口與一腳踝部,腳踝部對應到人體的腳踝,襪體更包括一第一壓力區(qū),以提供15毫米汞柱至30毫米汞柱的彈性
- 一種輸液泵泵門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液泵泵門,其包括泵門本體(1),所述泵門本體(1)內兩側設有兩個筋板(11),每個所述筋板(11)上設有滑槽(10);所述泵門本體(1)內還設有鎖鉤(3),所述鎖鉤(3)包括鎖鉤本體和
- 一種便攜式血糖監(jiān)測治療盒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攜式血糖監(jiān)測治療盒,包括載物箱、兩個垃圾箱,所述兩個垃圾箱可拆卸地設置在該載物箱的左右兩個側面,該載物箱包括頂部具有開口的箱體、連接在該箱體上并可掀開和蓋合所述開口的頂蓋、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卒中后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中成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卒中后抑郁癥的中藥組合物,本發(fā)明還涉及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背景技術:1、腦卒中的危害腦卒中是危害人類生命與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具
- 專利名稱:一種米諾膦酸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屬于制藥技術領域,具體一種米諾膦酸共研磨物、制備方法及含其藥物組合物。背景技術:骨質疏松癥(OP)是以低骨量及骨組織微結構退變?yōu)樘卣鞯囊环N全身性骨骼疾病,易造成人體骨骼強度降低而
- 專利名稱:一種內服治療冠心病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內服治療冠心病的中藥配方。背景技術: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指由于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一些類